Formlabs Form 3 将于2019年四季度登陆中国

TONYLABS
T-Bot
发布于:5年前
分享:

Formlabs 公司于近期发布了其第3代工业级光固化(SLA) 3D 打印机 - Form 3。此次迭代可以说是脱胎换骨,全新的外观,全新的树脂槽,最大亮点是采用了 Formlabs 最新研发的 Low Force Stereolithography (LFS)™ 技术,改善了前任版本打印表面积较大的模型时,打印平台和树脂槽分离困难,造成打印失败的问题。

背景:

2011年,Formlabs 由麻省理工大学的学生创立,在3D打印机价格高昂的背景下,Formlabs 的宗旨是开发易于使用、大众可负担起的台式立体光刻3D打印机。

  • 2012 年初代产品 Form 1 通过 Kickstarter 众筹,成功筹得 300 万美金。
  • 2013 年完成 A 轮 1900万美金融资
  • 2016 年完成 B 轮 3500万美金融资
  • 2018 年,由中国企业牵头完成 C 轮 3000万美金融资,此次融资使 Formlabs 全面敲开亚洲市场。

 

2019年4月,Formlabs 发布其最新产品 Form 3,美国用户可在线购买。本站第一时间与 Formlabs 官方联络,并确认 Form 3 将于2019年四季度登陆中国。但中国用户是否可通过 Royal Discount 渠道活的 500美金折扣的政策尚未出台,国内用户暂且观望一下。

 Form 3Form 3LForm 2
技术Low Force Stereolithography (LFS)™Low Force Stereolithography (LFS)™Stereolithography (SLA)
XY 精度25 微米25 微米
激光束尺寸85 微米85 微米140 微米
激光功率单 25mW 激光双 25mW 激光单 25mW 激光
打印体积(长 x 宽 x 高)14.5 × 14.5 × 18.5 厘米
5.7 × 5.7 × 7.3 英寸
33.5 × 20 × 30 厘米
13.2 × 7.9 × 11.8 英寸
14.5 × 14.5 × 17.5 厘米 
5.7 × 5.7 × 6.9 英寸
层厚25 – 300 微米 
.001 – .012 英寸
25 – 300 微米 
.001 – .012 英寸
25 – 300 微米 
.001 – .012 英寸

 

此次最重头的更新,便是被称为 Low Force Stereolithography (LFS)™ 的全新固化模式,可能涉及商业机密的缘故,Formlabs 没有,下面我们看一组动图,仔细观察一下全新设计的光学机构是如何运作的。

目前网络上还没有用户晒出自己的 Form 3,国外发售什么情况,咱也不敢问,所以真实的内部机构还不清楚,我们只好将官方的视频做成动图供大家剖析,和 Form 2 相比较,原本固定在机壳内部的激光头被设计在了一个壳体里,随着这个壳体在树脂槽下左右移动,实现 X 轴的运动,激光头正下方的反射棱镜,应该是负责 Y 轴运动,接着看下一幅:

作为一名踩过坑的 Form 2 用户,Form 2 在光路设计上有个让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树脂槽下面的透明盖板,如果经常需要更换树脂种类和清理树脂槽的话,难免有灰尘落在上面,甚至是一不留神,树脂洒在上面,这就是最恐怖的事情了,这块透明盖板目前尚不得知是什么材料,但是官方给出的提示(警告)是,这块板可碰不得,能不擦就不要擦,所以很多像我们这种刚刚接触 Form 2 的童鞋来说,手一抖就麻烦大了。根据上图仔细观察,LT 树脂槽底部是玻璃材质的,而 Form 3 采用的树脂草是柔性的,肉眼可见的光路部分,应该只有树脂槽下方这个移动的壳体上方暴露的部分,如果真的是这样,维护的麻烦就会减少很多了。如果童鞋和我一样细心,仔细看树脂槽被顶起的部分,和下方金属壳体部分之间部分,材质和壳体不同,目测是可替换的部件,其实也应该是可替换的部件,不然高强度的左右摩擦,势必是有损耗的,问题又来了,这个可替换部件,要毛1000了吧。

不少人遇到这个问题,并抱怨尤其在 Open Mode 时,树脂添加过多,出现树脂溢出情况。全新设计的树脂槽,本站猜测是基于 LT 版本并对外观进行了重新设计,增大了打印面积,同时加高,防止树脂槽和扰动棒在左右相对移动时树脂溢出。

与此同时,Formlabs 发布了Form 3L,接受预定中,美国预定价格6~7万人民币左右,但最终引入国内,加上树脂和对应数量的树脂槽等耗材费用,预计10万人民币起步。相比 Form 3 而言,打印面积接近 Form 3 的两倍,同时需要2桶树脂加持才能保证树脂的供应,可见是一个油耗蛮高的大家伙。

其亮点是内部具有2组激光发生器同时工作,对机械及光学部分带来极大的挑战,如何让两组机构同步,值得我们更进一步学习与研究。毕竟对于操作一个活动在 25μm 间隙的机器来说,绝非易事。另外,本站猜测此次核心机构大改,可能与之前侵权官司有关,该观点尚未得到证实。

本文版权所有,如需转载,须注明出处。

您可能感兴趣

DJI 大疆发布入门级 Robomaster S1 轮式战斗机器人

DJI 大疆发布入门级 Robomaster S1 轮式战斗机器人

Altium Designer 19 迄今为止最好用的 PCB 设计软件

2018 年, Altium 公司重新定义了 Altium Designer。提供更加强大的功能和用户体验更好的界面,并从 Altium...

物联网开发终极利器 Thing Edge 现已发布

物联网开发终极利器 Thing Edge 现已发布